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65.9GWh,环比下降3.9%,同比上涨40.7%。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552.2GWh,同比上涨44%。
10月宁德时代装机量环比下降5%至26GWh,依旧遥遥领先;比亚迪装机量环比上涨6%至10.7GWh,与宁德时代相差15.3GWh。紧随比亚迪其后的LG能源环比下降25.9%至6.7GWh,两者差距越来越大。
10月全球动力电池前十企业的排名基本与9月一致,最大的变化是SK On再次超越三星SDI位居第六。值得注意的是,继7月、8月和9月超越SK On后,10月中创新航以3.4GWh再次超越后者位居全球第五。但中创新航在9月首超松下后,10月以0.1GWh落后于后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创新航将再次超越松下位居第四。
在全球动力电池TOP10中仍然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市占率达67.7%,环比下降6.6%,相比去年10月上涨4.3个百分点。
环比增幅来看,亿纬锂能、SK On、比亚迪、欣旺达和国轩高科环比均出现上涨,其中亿纬锂能环比增幅最大超31%,主要得益于小鹏、埃安等车企销量的上涨。
而LG能源、三星SDI、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LG能源环比下滑最严重达25.9%,其环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特斯拉销量的下滑。
同比增幅来看,亿纬锂能同比增幅最大,是10家企业中唯一一个实现三位数增长的企业,达到170.5%。亿纬锂能近两年实现了突发猛进的增长,能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创新。亿纬锂能近期完成了100万颗46系列三元高比能电池的生产下线,正式实现商业交付及应用。46系列大圆柱电池中的46950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能够支持9分钟超快充。
今年9月,亿纬锂能与Rimac Technology在德国慕尼黑IAA展会现场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从2027年起在欧洲合作生产尖端电池产品。亿纬锂能46系列圆柱电池将应用在Rimac Technology创新型46系列电池平台。截至今年11月初,亿纬锂能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已取得未来5年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88GWh,三元大圆柱电池已取得未来5年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486GWh。
市占率方面,与9月相比,LG能源、三星SDI、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的市占率环比均出现下滑,其中LG能源的市占率环比下滑最大,超3个百分点。
而比亚迪、亿纬锂能、SK On、国轩高科等市占率环比实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比亚迪环比上涨1.5%,亿纬锂能和SK On环比分别上涨0.7%和0.6%。
与去年同期相比,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中创新航三家企业的市占率同比实现上涨,其中宁德时代同比增幅最大达2.7个百分点。与之相反,韩国三家企业SK On、LG、三星SDI、以及松下、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SK On同比下滑最严重超1.4个百分点。
前10月,宁德时代以203.8GWh的装机量遥遥领先,市占率达36.9%,同比上涨了1.7个百分点。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除了搭载在中国内需市场的主力乘用车型外,还搭载在特斯拉Model 3/Y、宝马iX、Mercedes EQS等全球主要整车OEM的车辆上,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第二名比亚迪装机量87.5GWh,同比增长达66.5%,但其装机量与宁德时代相差甚远。比亚迪在中国内需市场人气很高,随着在海外市场的扩大,主力车型Atto3(Yuan plus),海豚的销量也在增长,全球占有率正在迅速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亿纬锂能同比增长128%,是唯一一家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的企业。其实现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动力电池深受国内众多车企的青睐。其中广汽埃安昊铂Hyper GT、启源A06、小鹏P7、G6、P5等主流车型均搭载其动力电池。
中创新航装机量25.9GWh,与第五名SK On相差2GWh,预计在今年内中创新航将超越后者跻身第五。
韩国三家企业的同比实现增长主要是搭载其电池车型销量的提升。其中搭载三星SDI电池的宝马i4/i7、奥迪Q8e-Tron销量均呈现增长趋势,此外,Rivian R1T/R1S/EDV、FIAT500的销量也保持了增长势头。
SK On因现代汽车IONIQ 5、起亚EV6、Mercedes EQA/B、福特F-150 Lightning的强劲销量而保持增长。最近SK On在市场上已经完成了需求较高的方形、LFP电池开发,预计今后将以北美地区为中心扩大市场占有率。
LG能源得益于特斯拉Model 3/Y、大众ID.系列、福特Mustang Mach-E等在欧洲和北美人气较高的车辆销量的上涨,创下了韩国三家企业中最高的增长率。
松下前10月装机量37.3 GWh,同比增长30.8%,位居第四。松下是特斯拉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北美市场特斯拉搭载的电池使用量占了大部分。特斯拉Model 3换新版已经开启全球交付,预计其装机量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将有大幅提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