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首家“零工市场”,已经开设了两个多月时间,每月会针对零工举办一场专场招聘会。除了上海,全国很多地方也在加强零工市场建设。零工市场的建设,政府需要提供怎样的服务和保障?在今年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零工市场建设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新闻1+1》邀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伟国,共同关注:零工市场,如何帮就业?
上海开设“零工市场”,什么样?
截至目前,闵行区已经举办了3场零工市场的招聘会,共有一百多家企业参与,提供了2500多个用工需求,吸引了2000多名求职者来到现场,共有500多人达成工作意向。未来,闵行区零工市场将每个月举办一场这样的招聘会。上海在零工市场建设实践中,有哪些发现和探索?戳视频,一起了解
上海首个零工市场,覆盖人群有哪些变化?岗位需求又有哪些变化?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岚:从上海零工市场来看,目前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以20多岁、30岁中青年为主。从企业角度来讲,对青年群体的需求相对比较多。从零工市场整个岗位需求来看,新的、有一定技能要求的岗位,新兴岗位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岗位也体现了新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和就业市场的活跃度。
上海首个零工市场,政府提供多样化市场服务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岚:“马路市场”确实原来是存在的,但是它是政府推动的一个公益性的零工市场,它是采用即时即招零工的方式。我们同时还提供一些服务,比如岗位审核、职业指导、招聘会,一系列的方式,体现了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零工工作。还有我们对于岗位审核度加强了,杜绝黑中介的情况发生。
多地零工市场建设
山东潍坊,出台了全国首个零工市场的地方标准;在广西南宁,一场“灵活用工专场招聘会”上,一个“广西南宁零工市场”小程序,可以帮助招聘双方提高配对效率;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人社部门,专门将岗位需求信息向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推送,并通过遍布各街道、社区的零工驿站,发布招聘信息。
“零工”如何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杨伟国:从理论上说,零工其实更多表现出一种不连续,可能是短小的工作任务的一种状态。但是在实践中,其实很难给它说多长时间算是零工,更多的是表现出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从事不同工作的类型,也可能是指同一个工作的时间段比较短,也有可能是一个月、三个月,可能都处在一个零工的状态。
零工经济在总的劳动力人口中的占比逐年提升,未来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杨伟国:从国内的调研来看,包括全球范围内来看,零工经济总的趋势都是一个增长趋势。现在企业本身受制于市场竞争,导致现在可能需要更多成本而去有效性地完成这项工作的安排,变成可能把一些小的工作任务,不再需要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去做,而是放到市场上由零工从业者去承担。从技术层面,从个人选择层面和从劳动力完成工作任务需求的层面,都是同一个方向的发展模式,所以未来还是持续增长的一种状态。
推动零工市场发展是就业压力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顺势而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杨伟国:我觉得这两种情形应该都是现在零工市场发展的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方面从我们现实的就业状况来讲,应该说还是压力比较大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去挖掘市场上的工作机会。从现实的角度上讲,它确实有需要让我们更好把这种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最充分发挥出来。但是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它在现实需求中间其实有另外一个大的趋势,就是从整个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社会分工会日益精细化。只要技术条件允许,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不断改进,零工市场将来肯定会成为广大劳动者,可能寻找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
如何提高零工市场匹配度和匹配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杨伟国:现在的零工市场,特别是从线下市场的角度上看,整个匹配的功能还是相对比较传统。特别是对零工来说,工作任务时间短,工作收入比较低。另外,从现在的零工市场的数字化建设层面上,我想如果说能够进一步提高它的精准匹配,甚至能够去给他提供精准推送的方式,乃至于包括未来能够直接去交付的这种方式的话,我相信零工市场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